綠洲課堂點亮邊疆童心


![]() |
學生在喀什科技館參觀科普展覽。 |
![]() |
科普大篷車開到疏附縣蘭干鎮,當地學生觀看科學實驗演示。 |
日前,中國科技館與新疆喀什簽訂《合作共建南疆科普文化綜合體框架協議》,將圍繞南疆科普文化綜合體建設打造現代化平台,涵蓋數字化展廳、流動科普教育設施、青少年創客空間等核心模塊。近年來,從科普大篷車到科技館,再到科普文化綜合體,借助豐富的展品,科學知識不再只是書本上的文字,而是變得更觸手可及,為當地百姓尤其是青少年提供豐富的科普體驗。
探索科學奧秘
在喀什科技館4樓,孩子們聚精會神地盯著機器人拼好魔方。他們中的許多人是這裡的小粉絲,舞劍機器人、VR飛行體驗、材料對比台、量子科學探秘……每次一來就玩得忘了時間。
這座由深圳投資援建的青少年科學教育活動基地於2023年8月正式開館,既是中國最西面的科技館,也是南疆首座綜合型科技館場館。兩年時間裡,喀什科技館已累計接待超30萬人次﹔館校合作“第二課堂”活動累計開展485次,受眾超5.3萬人次。
館長王鵬來自上海,來喀什前曾在上海和江蘇的科技館相繼工作十余年。“如果可以的話,我想要一直留在喀什。孩子們眼中的渴望和對科學的熱愛讓我特別有成就感。”王鵬說,有一次自己走在街上還被一名學生認了出來。“當時我可開心了,我對學生說,希望他多來科技館,看看有啥新變化”。
離開市區,車向西南行駛,很快便抵達了另一座集科普教育、互動體驗、科技展示於一體的現代化場館——疏附縣科技館。
今年6月,疏附縣科技館正式開館。館內設置了“童心探奇”“生活探智”“創新未來”3個展廳在內的6個展區,借助展品和模型,讓孩子們用互動體驗的方式直觀了解信息科技、百年電信、量子通信等領域的科學知識,為當地各族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提供近距離接觸科學、感受科技魅力的平台,在趣味體驗中探索科學奧秘,感受科學的魅力。
麥爾旦江·麥麥提艾力是疏附縣科技館館長,他告訴記者,科技館裡地球藍、森林綠的主色調融入了自然環境的和諧過渡,很受孩子們喜歡。“我們還吸引了很多年輕力量加入,比如講解員古麗努爾·麥麥提剛剛大學畢業,是新疆大學的高材生哩,我們一起把科普工作做好。”
科普服務智能升級
在喀什科技館裡,許多人注意到了能思考、會互動的參觀助手智能體。
去年11月12日,中國科技館發布“科技館智能體”,這是全國科技館行業首個面向公眾服務的智能體。此后,為更好地服務邊疆地區群眾,中國科技館利用自己的技術能力,通過喀什科技館展覽展品和服務數據對智能體進行訓練,實現科普服務的智能化升級。
“喀什科技館智能體是一個能思考、會互動的參觀小助手,它不僅掌握科技館豐富的展品知識,還具備很強的自然語言處理、語音交互識別等能力,能根據用戶年齡和喜好推薦參觀路線、展品,並進行個性化的講解。”王鵬說。
據介紹,為體現出喀什的地方特色,參觀小助手內置富有地域特色的數字人作為虛擬講解員,以“語音講解+形象展示”的立體模式,讓科學知識傳播更具沉浸感。在為公眾提供場館信息查詢、參觀導覽及票務預約咨詢等服務的同時,還能對館內180余件展品開展語音交互講解,闡釋科學原理。王鵬說:“我們將科普服務與地域文化傳播相結合,除系統介紹科技館展覽展品外,還能面向游客介紹喀什市的歷史沿革、特色地方物產、經典景區景點及獨特節日風俗等城市文化內容,搭建起科普展示與地域文化傳播的雙維服務橋梁,讓參觀者在探索科學奧秘的同時,深度感知喀什的人文魅力與城市底蘊。”
建設南疆科普文化綜合體
在喀什市東城,南疆科普文化綜合體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。按照規劃,這一科普文化綜合體將於2026年建成投用。項目將依托中國科技館資源優勢,開展“科技大篷車進鄉村”等品牌活動,構建“科普+文化”“線上+線下”的創新服務體系,助力南疆形成“愛科學、學科學、用科學”的良好氛圍。
根據已簽訂的《合作共建南疆科普文化綜合體框架協議》,中國科技館與喀什地區將重點在6個領域開展深度合作。
“我們聯合開展展區功能設計,圍繞航空航天和自然生態兩大主題,提供專家智力支持。聯合開展展覽展品內容設計,充分挖掘南疆地域文化和生態特色。同時,推動科普資源共建共享,包括專題展覽、流動科普設施、科普劇、特效電影等資源。支持綜合體運維工作,提供運行維護經驗和專業人才培訓。我們還會將南疆科普文化綜合體納入現代科技館體系,參與全國聯合行動,共建共享對外交流渠道,發揮喀什輻射中亞的獨特優勢。”中國科技館相關負責人士說。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- 評論
- 關注